新聞中心
NEWS
大米的歷史發展
2020-07-06
從物種分布來看,大約在5萬年前,在云南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的稻屬植物。故推測亞洲最早種植稻谷的地區應該是云南地區。
湖南道縣與江西萬年縣考古發現在約一萬三千多年前人類開始種植食用,新石器以前人類應該是口腔咀嚼全稻原谷。
在長江下游發掘的河姆渡遺址中存在稻作證據。大米歷史上最早的種稻人是長江下游的中國先民,早在7000年前,中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水稻的種植技術,并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
長江中下游河姆渡文化在約七千年以后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杵臼發明被應用,人類知道清理分離不益食的谷殼與米糠。此后不久應該發現用水淘洗是一種更高效的去雜清理工序,淘米工序的高效去菌除氧化糠層及塵埃功效至今人們仍在延用,杵臼制米裝備直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仍有使用。
十九世紀未輥式米機被發明,碾米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二十世紀中期噴風米機問世,碾米效果得以較大的改善。
二十世紀后期制米技術快速發展,光電色選自動清理水平不斷提高,加之北方寒地粳稻種植的不斷擴大,1988年免淘米在黑龍江省大慶市糧食局第二制米廠規模生產。1989年50噸/天生產線上馬。
1998年超低溫去菌除塵技術被應用,勿淘米被發明,1999年第一代勿淘米在北大荒集團肇源制米廠生產。
2010年“米珍”的產品專利發明標致著大米加工進入了新時代。2011年“米珍油”和“脫脂米珍”被發明。
2012年11月我國大米的產量為1138.7萬噸,比前一年同期增長29.56%,與上個月環比增長了13.79%。1-11月我國大米的累計產量達9637.9萬噸,與前一年同期累計增長21.97%。
我國糧食進口量將繼續增長,預計全年糧食進口量將超過6000萬噸,全世界出口的大都有一半將運往中國。以2011年我國糧食總產量57121萬噸計算,2012年進口的糧食總量將占到我國糧食總產量的10.5%以上。
我國人口中有65%以水稻為主食,水稻在國家糧食安全中的地位舉足輕重。2010年我國糧食種植面積10987萬公頃,比上年增加89萬公頃,而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約占糧食作物面積的30%以上。2010年全國大米產量8244.4萬噸,同比增長30.5%。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未來至少仍將有兩億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城鎮大米需求將大幅增長,城市消費結構改變,將間接消耗更多的糧食。
我國大米行業的發展步伐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規模小、組織程度差。大米加工領域主要以小生產、小作坊、小商販為主,少有大型品牌企業和領軍企業,市場集中度較低。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深入,中國巨大的市場消費力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大米品牌的進入,國內大米市場的競爭將會日趨激烈。
品牌消費時代的到來催生高端大米行業。我國消費者正從日常消費品時代步入品牌消費時代,加之媒體對“毒大米、陳化糧”事件的頻頻曝光,更大了人們對發大米的安全和品質的注重,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日益顯著。
社會怎么了啊?!讓人沒有安全感,以前人的道德品質好,可以信任,人的道德品質與他們制造銷售的商品原料一樣。所以人們越來越真切的認識到一個道理,“只有自己種植的蔬菜、水果,自己養殖的獸牧禽,質量與品質可以信,自己做的食品吃著才放心”。
2020 /
07-06
所屬分類:
公司新聞
更多資訊—